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行政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是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导师。刚参加工作时,以为辅导员只是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工作和学习后才知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辅导员工作的应有之意。做好辅导员工作绝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需要有足够的爱心、责任心以及教育管理的技巧和端正的态度。这样才能达到辅导员最终的工作目的,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辅导员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只有在工作中一点一滴的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一、“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全面了解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基础,对于刚入校的新生,尤其重要。辅导员在全面了解学生时,要慎防出现片面性,尽量避免各种不良效应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力求做到客观、深入。首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气质和性格。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使得学生在气质和性格特点方面不尽相同:在一个班集体中,有先进者,也有后进者;有热情奔放者,也有孤僻冷漠者;有敢做敢为者,也有胆小怕事者……辅导员要通过深入、全面的了解,弄清每位学生个性品质上的特点,更要关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工作中对“90后”大学生的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 学习不刻苦、学习方法不当
部分“90后”大学生的学习没有计划性,上课学习都是被动的,课后不能主动完成作业,做不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简单的学习过程。由于“90后”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不够,他们没有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的习惯。有的学生到课堂听课是受学校严格管理的约束,有的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利用上课时间看小说、玩手机、睡觉大有人在。
(二)习气不良、没有责任感
部分“90后”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面对困难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是独生子女,普遍不能吃苦、行为懒散,只知道追求享乐。个别学生上课迟到、早退、吸烟、打架,直接影响到校园的稳定和秩序。
(三) 逆反心理严重
现代的“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父母的呵护与宠爱,以自我为中心。到学校后,一切都变了,不适用周围的一切,经受不了挫折。不服从学校和老师严格的管理,逆反心理逐渐产生。
(四) 人际关系不和谐
“90后”大学生精力充沛,朝气蓬勃;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然而,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更因为缺乏交往能力而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更是因为经济的窘迫引起性格上的孤僻,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内向和不合群。
二、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一)真心关爱,以情感人
爱是辅导员工作得出发点。学生多数来自五湖四海,风俗习惯、生活习性、成长背景各部相同。他们第一次远离父母,生活上的转变让他们有些不适应。这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引导者以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的心里,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解决困惑。辅导员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爱护学生,设身触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当你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才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你的教育。
我现在所带的班级有个学生自制力很差,经常无故请假,甚至有时不请假私自外出。对此,我严格对他要求,但并没有得到什么良好的效果。后来,我通过反思,通过与他真心的交流,了解到他所交往的朋友多为社会上的闲杂人员,犯错误是因为受到他们的诱惑、唆使。于是,我向他表示我会原谅他之前所犯的错误,并原意帮助他改正。同时,我号召全班同学一起帮助他。他在我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这让我坚信了真心关爱,以情感人,真的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懂得尊重,做到宽容
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尊重学生人格,并善于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没有歧视,没有偏爱,有的是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要放得下辅导员的架子,去掉脸上的古板,与他们一起迎接欢笑,一同承受苦恼,这样才能把自己真正地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关心他们学习、生活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辅导员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辅导员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相反,如果辅导员不信任、不尊重学生,哪怕是无意识地用羞辱的语言去刺激学生,在学生面前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和权力。对善于做学生朋友的辅导员,学生都会喜欢。但是,朋友关系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
(三)无私公正,有理可依
公正是辅导员工作的天平。辅导员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到公平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辅导员工作中的各种奖学金评比、助学金发放、学生干部任命、发展党员等环节都和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也是他们关注的焦点。辅导员只有做到了公正无私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尊重,稍有失偏颇,极有可能成为矛盾的触发点,影响学生的情绪稳定。但是,人都是有感情的,苦恼就在于那些平时工作中的得力的班干部们,在辅导员的心里对他们都有小小的倾斜。那么,如何倾斜?倾斜多少?如何在这期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需要制定一个奖惩规则,将其运用在工作中,无论是在对学生干部或者是普通同学,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四)树立典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1、要学会欣赏学生,多赞美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首先需要辅导员从多个角度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点,用欣赏的眼光去赞美。鼓励学生的每一个有点和长处,让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觉醒。对于好学生给予上市也许不难,而对于那些不是很优秀的学生要多给一些关爱,因为他们更需要鼓励、更需要信心。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以带来巨大的效应。
2、树立正面典型,发扬领头雁的作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那些品学兼优的同学的言行举止、学习态度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使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与习惯在他们的面前黯然失色,班风便会蒸蒸日上。
(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础辅导员的工作是纷繁复杂更是多样化的,而所工作的对象——学生的思想更是日趋复杂的,要想在较少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好的形象,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要保证一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制定好工作目标,充分调动、发挥每个同学特别是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同学,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坦诚相待;对学生的困难要热情帮助,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同时,实事求是、公正严明,热爱、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工作中奖惩分明,弘扬正气,使好人好事得到表扬和支持,不良倾向得到批评和纠正,这样才能使班集体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90后”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培养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现代教育探讨的重点内容。辅导员工作应该贯彻“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应该时刻站在时代的端口,时刻站在思想的前沿,更要根据“90后”大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条件,拿出切合实际的举措来,让我们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作者:市政系 刘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