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课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讨 >> 论文课题 >> 正文
浅析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23 发布者:学生处  浏览次数:
 

      团队意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而言,团队意识主要包括凝聚力、合作意识和高昂的士气等核心内容。当前,大学生在同学交往、师生交往、参加校园、班级文化活动等诸多方面都显现出团队意识的缺失。大学生团队意识的提高必须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改革、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训练、加强大学生的班级建设、发展大学生社团等途径具体实施。

一、大学生团队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作为班级和宿舍集体成员之一的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合作意识、团结意识不够,纪律观念不强,个人主义至上,看问题和处理事情只从自我出发,不从大局出发,对自己有利的就做,对自己无利的就不做,利大就做,利小就不做,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造成了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过于淡漠

有的同学把市场经济的金钱原则与竞争原则用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在人际交往与合作中不注意师生、同学之间感情的培养,轻义重利,以经济状况的贫富做为标准,近则相交,远则相离,与己有利则亲近,无利则过于疏远,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交往关系上过于淡漠。

(三)班级、校园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够

班级、校园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参加并在其中得到锻炼。但是,从现在的学生干部的体会来看,很多学生干部普遍感到学生活动远不如以前好组织。这其中,除了社会的和工作方法的原因之外,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同学对国内外时事和校内外大事的关注不够,校院(系)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大,社团活动的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强等等,从不同程度反映出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动参与意识不够的问题。

(四)大学生普遍存在重个人发展而轻合作

大学生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比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张扬,从依赖性逐步转向独立性和自主性,喜欢我行我素,习惯于自己奋斗,不太会主动与他人合作。欠缺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负责的态度。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集体主义是大学生团队意识的价值底蕴。通过团队意识的教育,可以产生出关心集体利益的效果,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殊途同归的实现集体主义教育的效果。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大学教育应倡导宽容的人文精神。团队意识只有在宽容的人文精神的土壤中才能得以发展。随着经济、科技、信息网络的一体化、全球化,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的差异和冲突必然进一步加剧。要缓解这些冲突和对峙,取得“双赢”,就必须学会对话,学会在两极中寻找平衡和张力,学会在共同的价值底线上相互宽容。

(一)将“团队意识”贯穿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内容全面、系统,理论性强,其内容的设定,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因此,在授课的进程中,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授课内容要及时反映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可把现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加以扩展成为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意识的培育”,以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堂形式培育大学生团队意识。另外,还可以邀请校内外成功人士为大学生开设讲座,如知名教授、航天员、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等等,以他们成功的事例及真人真事启迪大学生的思考,为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大学生团队意识的自觉性。

(二)注重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注重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大学生克服沟通中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部分。当前,部分大学生正是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影响其沟通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态,克服大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实现大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心理教育,消除大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培养大学生自信、宽容、理解、合作、助人的品格,使大学生成为受欢迎的人、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大展宏图的人。大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和他人交往中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打通自己的成功之路。因此,沟通永远是人们在生活生事业中应当掌握的首要才能。
   
(三)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训练,团队合作训练是以团队之间的合作为主,要求全队成员共同建立良好的团队气氛,以相互理解、信任、协作、融洽和默契来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达到活动的目的。团队合作训练有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翻越高墙等。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良好的团队气氛是非常必要的。它使得整个团队能够保持激情和热情,而高涨的团队情绪也必然会使每个队员感到愉悦和自信。总之,培养好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是我们高校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正确树立将会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社会将更加充满活力,也将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更多活力。

     ()用合作的目标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马卡连科说:“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因为集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成长的环境,为每个个体的成长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引领个体在集体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之下发奋成才。换言之,作为在校期间最为基本的班集体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单位,是大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迸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产生团队意识。因此,辅导员要深入分析班级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愿望及能力,与班干部一同发动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和鼓舞人心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安排好各项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强化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大学生社团

高校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社团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学生社团的出现有很强的自发性。因此,高校可以有计划的发展一些大学生社团,通过规划来体现教育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可以以当前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文化素质学分制”的试行,设定、扶持、发展一批大学生社团,以大学生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及其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总之,无论是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还是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以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都应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展协作能力为导向。使大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领会、理解相互尊重、爱护、支持,学会宽容、学会妥协、学会“双赢”等团队意识的内涵。

 

作者:刘娟

版权所有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开发区蒲硕路88号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60135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