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互联网环境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巨大方便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思想观念、政治态度、心理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网络时代的来临使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面对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我们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而如何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加强、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当前学生管理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重视网络工作的必要性
1、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7月对外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而半年期新增网民中农村网民占54.4%。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约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74.5%提升至78.5%。上半年网民人均每周手机上网达11.8小时,79.9%的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其中近六成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动力。此外,报告还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网络视频网民达到3.89亿,较上年底增加了1678万人。
通过报告可知,当今社会已变成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的趋势下,我们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更要顺应趋势,掌握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手段进行学生管理教育。
2、 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产生的影响
据相关调查显示:48.71%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2个小时以上,其中有3.54%的人选择了6个小时以上。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目的调查:刷微博微信娱乐等50.6%、看新闻资讯26.6%、通讯联系10.2%;从学生在网上手机的信息种类来看,主要娱乐占到52.6%、科技51.2%、教育37.8%。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网络在高职学生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购物、联络;网络也是高职学生看社会看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信息平台。高职学生对而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普及,讯息的多样繁杂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逐渐左右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
二、 网络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1、 传统的理念遭到冲击
网络的信息共享特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为高职院校学生了解外界事物,看外部世界的新窗口和重要平台,使得我们的学生更便利地了解各类信息和新生事物、观念,但是在我们学生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会受到网络上负面信息的影响。
比如,高富帅、白富美、炫富等名词的流行,使学生之间产生了攀比、自卑等等负面的心理影响,而这种心理影响会逐步演化成同学之间的矛盾起源。西方国家一些消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影响着学生,由于我们学生对于这类事物并没有清晰的辨别能力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往往无法及时作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从而使学生们不能积极的去面对社会上的阴暗面,会影响学生们正在发展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大环境来讲,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会逐渐流失淡化,对党建工作更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 大学生沉迷虚拟世界易与现实脱节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丹佛枪击案嫌犯詹姆斯·伊根·霍姆斯(James Egan Holmes)在科罗拉多大学的前同学曝光称,霍姆斯对电脑游戏十分迷恋,已经与现实脱节。这名同学称:“霍尔姆斯十分迷恋电脑游戏,总是玩角色扮演游戏。我不记得什么游戏,但类似《魔兽世界》,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互相对战。除了游戏外他没有太多事情做,他看起来似乎只想融入游戏,并成为游戏中的一员。他似乎认为网络比现实生活更重要,他肯定已经失去了现实感觉,否则怎会射杀数十个不认识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知道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学生容易造成与现实脱节。据调查统计,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玩网络游戏,并有一部分沉迷网络游戏。
由于男女生对网游的接触程度不同,调查采取男女分别取样的方式,男女生个随机抽取17人。调查发现男生玩网游的人数多于女生,男生玩网游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70%,女生玩网游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47%。据多方调查与了解,我们得知网游可分为七种:动作、冒险、射击、战争、体育、益智、休闲,前五种男生玩的居多,也比较适合男生玩,而后两种中的部分游戏适合于女生玩,这与男女生的兴趣爱好有关。男生希望通过网游来释放自己,从网游中体验现实中难以得到的快感:而女生则主要为了休闲娱乐,从中获得快乐。
3、 沉迷网络影响学业
据CNNIC统计,国内青年学生网民约6000万,农村学生网民1575万,其中60.8%玩网游,城镇更甚。全国“网络文明爱心大使”陶宏开调查发现,高校里因沉迷网游遭退学的例子不在少数,国内某知名大学,一次就清退了200多名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使得学生不顾学习,在校期间不能在学业上进步,使得无法毕业。
4、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匮乏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深化,学生数量的急速增加,各高职院校的各部门、场地配备等均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够壮大,这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挑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和学生人数比例应达到1:200,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并未达到,而且相关辅导员的学历不高、并不是专业学习教育学或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因为学生管理工作不仅琐碎而且较为繁重。
三、 网络环境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积极改变观念,在网络化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化的社会环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方式,合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
比如现在许多同学使用微信微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可以利用新浪微博展开微采访,采访高职院校各系书记进行党建教育和问答活动。形式新颖,而同学们对于传统课程方式更乐于这种新颖的形式接受教育。
2、因材施教,利用网络增进与学生的交流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依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主导,把我们的管理工作注入人情味,展开真正关心、服务学生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被管理。当下我们学生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博客、QQ空间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从而提高工作的预警性,及时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特别是内向或孤僻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胆怯或其他原因不愿意面对面交流,通过网络环境交流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为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3、改变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开展网络文化建设
当前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局限于各种比赛、晚会形式,可针对网络问题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比如开展网页设计比赛、网络征文大赛等等活动。促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网络中展现自我,减少沉迷网络游戏的几率,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和交流,防止学生不会再虚拟网络中迷失自己、封闭自己,并借此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自信的品质。
4、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在网络条件下,培养优秀的高职学生与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大学生需要在我们学生工作者的指导教育下进行自我管理学习。因为优秀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在外部进行制约和教育,更是内部学生自身的努力提升,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的必要,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带来的负面问题。对此,我们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讲座,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修养等方面进行系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课程,加强自我管理意识。
作者:王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