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体的概念与特点
新媒体是指在数字技术体系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人类自身交流内在需求的促使下形成的一种新的交流传播模式,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新媒体普遍具有的特点是:媒体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实时发布。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及其结合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能否对社会作出贡献、有所创造发明不完全取决于他所拥有的知识量,而更依赖于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对于大学生走上社会,应对职场和社会竞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3中国社会媒体调查》五亿六千四百万互联网用户中,学生占网络用户的25%,即一亿四千一百万。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领域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新媒体受众选择性增多、信息实时发布的特点可以帮助弥补大学生知识面的不足、专业知识相对滞后的缺陷,对完善知识结构有所帮助。
2、拓宽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新媒体以网络为重要媒介来构筑和处理信息,具有发散、立体、动态的思维方式。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大学生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清晰地、更形象地展示、展现创新思维及创作成果、接收受众的反馈,与具有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审美的人进行交流探讨,有助于打破僵化思维模式发展创新性思维。
3、不良信息具有负面影响。互联网海量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部分大学生在享受快节奏的信息传播同时由于自身的辨识能力不足、无法自我调节,很容易沉迷网络,进而影响学业和心理健康,甚至走向违纪违法的道路,影响其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
4、导致大学生交际能力弱化。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大学生的情感在虚拟的社交环境下更容易得到满足,但这种交往与实际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存在本质上的差别。部分大学生在享受虚拟社交的时候,往往忽视或放松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往,久而久之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下降甚至是丧失。甚至引发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54.8%的学生认为网上交友会或多或少与现实中人际关系产生冲突,其中有19.8%的学生认为沉溺网络会对人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相关研究逐步深入,认识不断提高。一是理论研究,随着各省高校在相关研究方面设立项目课题,相关研究人员及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问题,发表、出版相关理论成果众多。理论基础上的深层次思考,对促进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二是对包括网络在内的新媒体环境的主动实验探索。近年来,校园网的普及使许多高校在宣传党的政策和先进文化方面进行了更多元化的尝试。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更为灵活广泛。在校园内使用网络语言,普遍获得学生认同。如浙江大学的“迎新生条幅”,对学生价值观的正面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部分高校把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延伸到了互联网上,增强了吸引力,提高了育人效果。
2、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是注重形式,忽视“育人为本”宗旨。新媒体的个性化突出、受众多选择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众平等的交流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施教与受教过程。目前部分高校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过于注重形式新颖多样,而忽视了网络“服务育人”的功能,从而导致效果不是很明显。二是缺乏规划,难以形成体系。近年来,相关文章和专著发表者众多,但真正将新媒体环境中可利用资源系统化的研究极少。主要是相关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指导思想、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实施途径等方面结合得不够紧密,没有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优势力量。正因如此,取得的成绩不够突出。三是专业化人才缺乏。高校普遍缺少既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能熟练利用各种新兴网络媒体技术的专业人才。目前部分高校由于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缺乏必要网络技能,影响了教育工作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必须尽快建设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能熟练运用各种新兴网络媒体技术的人才队伍。
四、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提高对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高校校园网络迅速发展,给高校的各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大学生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情况,借助新媒体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快的特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
2.健全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运行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系统化工程,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是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将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纳入工作机制,首先要明确职责分工,在岗位职责中明确具体任务;其次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识别管理能力;再次要充分挖掘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作用,收集分析学生思想动态;最后要健全工作考评机制,对实际工作中的效果评价与内容创新等方面考评。
3. 全面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核心素质是政治素质,面对大学生开展工作,要提高敏感性、坚定性和预见性。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必备素质是信息素质,在多种信息交叉渗透情况下兼具敏锐的信息意识、崇高的信息道德以及最新信息技术。从而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充分的技术和能力保障。
4.营造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网络文化氛围。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相互影响,必须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并加大在网络文化建设方面的力度,全面、及时地提供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文明上网,在为学生的学习、就业、生活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建立具有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为保证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有效开展,必须建立真正能起到示范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利用信息库以及相应的实用的软件,采取交互沟通,保证信息流动、更新、传播速度和质量,发挥调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生机与活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交流提供平台。
作者:牛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