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高速发展,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生所接触的东西也日益的多样化。通过这些多样的信息,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之外的东西,同时增加了与社会沟通的多种途径。与之相对应的,学生也会接触到一些负面的信息,导致了成长上的缺失。或是沉迷于自己不该追求的东西导致成长上的缺失。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高职院校,随着招生形式的变化,部分高职学生所呈现出的性格孤僻,心理脆弱,自我约束能力差,或者沉迷于自己不该追求的东西,过分享乐……这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各级各类高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工作在大学生管理一线的辅导员而辅导员,我们需要从日常管理的角度帮助学生平稳健康的度过大学生活,并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更有效的深入学生内心,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与管理,由此来探索高职学生管理的新途径,做一个有特色的辅导员。 一、关注学生日常表现和生活状况,给与学生适时的关爱——做一个无微不至的辅导员 在传统的教育分层中,高职生自认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极易产生自我放弃的心理,而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意识又非常明显,自尊心强,不能接受硬性管理。恰恰因为这些原因,高职学生更渴望受到关注,也更需要受到关注。 首先要关注学生心理,从细节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每天到班级,了解学生有无旷课迟到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关注学生关注的一切问题,包括:学习,生活,家庭,活动,恋爱,交友,着装,流行,追星,网游等等。并把这些关注的焦点带到谈话中去,把“谈话”常态化,而不是作为一项任务。 其次要关注学生寝室情况,寝室是他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主战场。关注点包括内务卫生,旷寝,以及寝室人员性格爱好,团结程度等等。通过对寝室情况的了解可以掌握学生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最后要关注学生身体状况与家庭状况,及时给予关爱和照顾,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辅导员的关心。打消师生情感上的距离感,让学生感觉到与老师心灵上的共通,从而对辅导员产生信任。 二、参与学生活动,走进学生中间——做一个无处不在的辅导员 校园活动是高职学生展现自我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充实大学生活,培养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组织开展活动的同时,希望得到老师的互动与赞赏。辅导员应积极参与学生校园活动,并及时给予意见与指导。在活动结束后与学生共同分享经验与收获,表达辅导员自己的看法与感受。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一直在身边。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提升组织实施者的个人能力,加深学生与辅导员的亲近感,从而拉近学生与辅导员的心理距离,走进他们的生活。 三、 引导学生思想,以新颖的形式为载体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做一个循循善诱的辅导员 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想问题主要表现在:个体意识强,社会责任感淡薄,无人督促与自我奋斗的失衡等。究其根源有几个重要原因:首先是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缺乏对自身的控制能力,其次是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影响。这些客观的原因,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诸多的不良行为,辅导员应以班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中心,通过谈话,或者组织班会和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以新颖多样的活动敲击学生心灵。如:发现学生学习状态不好,召开以“珍惜生活,放飞青春”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有目标有梦想,努力学习,实现自我。开展以“课堂笔记最优评选”为主题的活动,纠正学生上课不记笔记的坏习惯。等等…… 有目的的开展这类活动可以提高成绩欠佳和经常犯错误的同学的自信心,集中他们的精力在活动上,避免这类同学将精力放在不良行为上,当他们在活动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再加以表扬与引导,往往可以顺利的纠正学生的价值取向。 四、 重视学生的成绩与不足,采取恰当的形式给与评价——做一个奖惩分明的辅导员 当代高职学生渴望得到认同,当其行为受到肯定、得到鼓励时,他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某种满足,一般倩况下能鼓励他沿着同一方向产生更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学习。而当某一学生的行为受到制止时,由于触动其自尊心,受到教育时,一般会检讨自己的行为原因,纠正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奖惩机制作为一种手段能较好地实现教育所需要的管理效能 ,使教育更有说服力 ,更具导向性 ,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作为辅导员,对于学生的进步与成功要及时主动的夸奖,对于学生来说,得到辅导员的欣赏是十分荣幸的,以后倍加努力,辅导员可以在夸奖的同时,提出更多的期许与鼓励。相反的,如果经过多次谈话,学生仍然屡教不改,甚至明知故犯。辅导员要严厉的进行批评。严肃学生态度,严明校规校纪。用一张严肃的脸和一套严厉严谨的说辞,准确击中学生错误要害,将学生嚣张气焰扼杀在萌芽之中。如果批评教育仍不见效,那么首先要与家长沟通,其次按照校规校纪给予处理,让学生知道自己犯的错误,后果要自己承担,自己要对自己做的事负责。这样的奖惩分明可以在无形之中激励学生奋进,抑制不良事件的发生。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实时掌握学生动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辅导员 现代化高科技产品和高端通信信息技术现在已成为大学生接触最广泛的东西。网络上五花八门的信息,手机里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充斥着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些东西在学生中间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是巨大的,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去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作为一名辅导员,无论课上课下,学习生活,每时每刻都要将学生的情况掌握在手中,在以往的教育管理中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然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达,这一切已不是什么难题。现阶段最流行的是一款名叫“微信朋友圈”的插件。在这个圈子里,辅导员不仅可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真实的动态与心理,还可以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在互联网发表自己的感想也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辅导员的关注。这样有利于辅导员更真实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及时的掌握学生动态,更容易的走到学生中间。 六、注重班级干部的培养,适应时代,实现自主管理——做一个知人善任的辅导员 在这个讲求团队合作的时代,以班级为单位的自主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工作形式的认知,从而更容易融入工作团队。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建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能力,还可以将班级管理形式从“他律”变为“自律”。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 所以辅导员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使用过程中,要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培养其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信念,不跟风,不盲从,理性处理问题;培养其拥有有较好的心理状态和对事态度。遇到问题时冷静思考,顾全大局;培养其具有较强的荣辱观和责任感。在团队中担任领袖角色,将班级的荣誉放在第一位。做事要认真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培养其有履行班干部的职责意愿。心甘情愿为班级服务。吃苦在先;培养其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在团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学生群众基础。学会事事为同学着想。督促其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在培养班干部工作能力的同时,辅导员需要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心态以及融入团队,领导团队的能力。 七、“以情替教”管理问题学生,学会“谈感情”—— 做一个善解人意的辅导员 对于问题学生和问题班级的管理,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难题。很多心态不稳定,性格堕落的学生不仅自己无法实现自身价值,还会影响班级里其他的同学,甚至影响班风。去跟问题学生谈学习,讲道理,谈梦想,谈生活,这些都是浮云。面对他们,最有效的管理办法是“谈感情”。 每一个问题学生都像甲壳虫,他们用硬硬的外壳包裹住自己,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更害怕老师把他们当成所谓的“坏学生”,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被冠上“坏学生”的帽子。在你没有让他自己脱掉这层外壳之前,千万不要贸然攻击。 这个时候辅导员所要做的是找到这个学生的动情点和闪光点,用真心去敲击这个动情点,让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信任,自己敞开心扉,脱掉硬壳。给学生机会去展示他的闪光点,给他自信心。当这种师生情建立起来以后,学生犯错误,辅导员再用严厉的方式去教育学生,不管你怎么去管教他,他都会接受你的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我体会到,学生其实是十分敏感的,辅导员对他们是否付出了真情实感,他们能准确的感觉出来。面对朝夕相处的学生,你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你被认可的程度。所以,辅导员需要把这颗真心投入到学生身上,或者说,会情不自禁的把情感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首先辅导员应该从与学生建立感情出发,从而获得学生对你的信任与依赖,进而树立辅导员的威信,这样的管理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但在“谈感情”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丢失了辅导员的高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与学生“近距离”但不要“零距离”。经验教训告诉我,发生突发事件时,要冷静客观的处理问题,不要感情用事袒护自己的学生。 总之,辅导员工作是琐碎而全面的,更是神圣幸福的。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当辅导员运用上述途径把情感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时,你会发现,学生管理不再是硬性的。老师与学生在发生意见不统一时,也不再是对立的。学生的管理工作变得容易得多。学生取得进步和荣誉,你会同样的感受到喜悦和成就。把握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天,每一件事,去做学生的一个标榜,一个偶像,你会变得幸福,快乐,充满正能量。用心感悟学生的心,心心相通;用行动积极引导学生的行为,事无巨细。我们将收获的也许不止是工作上的成绩,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温暖。 作者:市政系 张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