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课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讨 >> 论文课题 >> 正文
素质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3-12-12 发布者:学生处  浏览次数: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元素,怎样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教育作用,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实践的一个富有使命感的课题。近几年笔者所在的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并实践把素质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中,力求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让广大学生在特定的场地和空间里,在老师的辅导和“保护”下进行自主活动、感悟校园文化的魅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素质拓展训练是以学校自然环境为主,以拓展游戏、拓展项目、预设情景等方式,让参加者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涵的深刻意味,进而反思现实获得自省,从而达到改变原有思维与行为,实现生命的成长与蜕变的一种体验性极强的教育模式。

一、项目设计背景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学院于2010年投入40多万元建设了集“培训、拓展、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场,力图打造一个彰显时代特色,满足青年学生“平等、民主、参与、发展”需求的,打破“我说你听”传统模式的,尝试一种全新体验式的活动。将现代素质拓展训练方式引进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挑战性、刺激性、娱乐性和蕴含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校园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成长的内驱力,引导学生探求成长的意义,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实施素质拓展训练的实践探索

三年来,我院充分利用素质拓展训练这个活动中心,积极开展以自身体验和经历为起点、以学生成长为目标、透过把每个体验内化为生命动力的这种富有创造、探索理念的活动载体,创造性地实现了各类教育之间、各专业之间、各系之间、各班级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高效衔接和资源整合,形成了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的优化。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一个核心”

坚持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围绕素质教育,通过对拓展项目的精心设计,以感受性活动为方式,以学生领悟内省为提升,促进学生内驱力的形成,探索和实践适应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

(二)“两个结合”

1、自愿参加与协商安排相结合

我们充分发挥拓展活动项目本身所包含的奇、险、有难度、具挑战和群体学习等元素的吸引力,满足学生历奇和勇于接受挑战的需要,吸引学生自愿参加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然而我们的辅导对象并不都是自愿参加的,还有那些需要特殊辅导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学生,于是我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用协商的办法,以尝试性的活动巧妙地激励这部分学生参加,以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全员成长理念。

2、自主成长与教育引导相结合

通过开放式、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支持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体会“尝试错误”中主观与客观一致或不一致的情况,鼓励学生自主成长。同时,适时的建议,平等民主的交换意见以及活动整合阶段中活动目的的阐述、导向性的感悟理解等教师引导环节,促进学生将感悟体验升华为人生成长的经验,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三)“三个原则”

一是多元化的内容体系原则。在拓展训练内容的设计上包含着各类对象和团队的内容,包括针对学生、辅导员、新教职员工等个人成长要求的拓展方案;针对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等团队精神培养的训练方案;还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构建的大一至大三学生心理训练方案。例如:针对大一新生的“相逢是缘”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主题训练,针对大二学生的“我是最棒的、相亲相爱一家人”自信心、团队凝聚力主题训练,针对大三学生的“我的地盘我做主、压力弹簧”职涯规划和就业压力管理训练等。

二是多层次的人际互动方式。在项目实施中贯穿着多角度、多层面的互动体验,例如“我是谁”、“自画像”等个人项目鼓励学生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超越自我;通过“罐头鞋”、“有轨电车”、“穿越电网”等团体合作项目为“独生子女们”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与同龄人相处、交流和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等等。

三是多角度的人格特征提升。在项目效果上以促进学生突破自我,挖掘潜能,挑战极限,融入团队等内心成长为目标,帮助学生将包容理解、接纳合作等心理素质升华为全局意识,完善人格。例如“空中抓杆”要求学生独立爬上9米高25厘米的圆盘上跃起去抓住横在空中的单杠,为学生提供了充满信念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无声地支持着学生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态,勇于超越自我,培养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

三、素质拓展训练的校园文化价值和作用

通过三年来的实践,我们采用观察、作业、评估、心理测量和跟踪反馈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拓展训练的效果和学生的心理与思维变化,从中体会到了拓展训练的校园文化价值和作用:

(一)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我们力求以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探索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群体的引导和教育工作。依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动态,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加大素质拓展的思想引导和情感体验的力度,突出爱的教育,并把活动内容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开展大学思想教育的新途径。同时,由于活动以其新颖的方式、活跃的气氛、立体的互动、深刻的体悟,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的持久性。

(二)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物质, 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我们将“诚信乐学,善建致用”的校训融入到素质拓展中,借助精心设计的特殊环境,以户外训练的方式来模拟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合力制胜”中学生体验到了个人与团队的配合,体会主动参与和旁观助威时内心感受;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学生主动尝试领导团队和团队面对挑战时施加影响过程中逐步提高自我修养;在“盲行”中那只在黑暗中给予方向和保护的友爱之“手”体会怎样相互理解与关爱;在不借用任何工具翻越一堵4米高的“毕业墙”的求生挑战下,学习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如何摆正心态等等。与此同时,学生在参与、感受、反思、领悟、改变的活动过程中感悟出校园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而促进积极健康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

(三)促进了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在活动各个环节中坚持学生亲自体验,独立完成,自主分享。这种方式即有利于启发他们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身边的人和事,还有利于引导他们消除抱怨、不平、无奈等负面情绪,学会向他人学习,并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念,做一个人格全面健康发展的有为青年。同时,我们通过评估数据也验证了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格素质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掘自身潜能,改进自身形象,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人格方面均有明显的成长。

总之,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还可以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心理及素质方面的准备。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对素质拓展训练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索,促进其不断优化,提升育人成效,充分发挥素质拓展训练对校园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让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动,多姿多彩。

作者:冯利、王芳

版权所有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开发区蒲硕路88号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60135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