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校园信息门户
  • English

防骗防诈篇

发布时间:2021-09-01 来源: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学院记者  访问次数: 

一、为什么有些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

  1、不加选择地结交朋友。当今的学生大多吃住在校,每天过着“寝室——餐厅——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大多数学生喜欢结交朋友,但一些同学防范意识差,警惕性不高,容易听信陌生人的话,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2、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能力。校园里,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一些来访的老乡、熟人、同学,或同学的同学、老乡的老乡、朋友的朋友之类的人。然而,这其中有的是真,有的是假,可许多学生又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而且有些学生常常把他人来访看作是自己的一种荣耀,这就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3、疏于防范。据资料显示,在校学生被骗取钱物,绝大多数是因为疏于防范。事实上,很多学生,特别是新生热情奔放,性格直率,经历的事情很少,没有处事经验,防范能力也比较差,大多数人被骗后方知后悔莫及。

  4、求人办事,成事心切,从而导致上当受骗。当前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一般为:急于求成,爱慕虚荣而无戒备之心,想经商助学而缺乏资金和经验,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又没有门路,不经过自己劳动而想摇身一变为富翁等,这些都是导致上当受骗的诱发心理因素。

 

二、针对学生有哪些常见骗术

  1、通过上网聊天交友,取得信任后,编造谎言进行诈骗。

  2、假称自己发生意外,利用同学的同情心理寻机诈骗。

  3、以恋爱为名进行诈骗。

  4、编造学生在校受到意外伤害,对学生家长及亲属实施诈骗。

  5、冒充学院工作人员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学生警惕性不高、入学时间短不熟悉情况、没有社会经验等弱点实施诈骗。在校生,尤其是新入学的同学不要轻易相信任何陌生人进行的收费、帮助联系入党和推荐做学生干部等事情,遇事要先和老师联系,待弄清情况后再做也不迟。

  6、利用手机发短信息中奖诈骗。目前,手机在学生中的使用相当普遍,一些不法之徒乘机经常大量地往别人手机里发送代办文凭、证照及中奖之类的短信息,有些社会经验不足的同学便轻易相信,一步一步地走到犯罪分子事先设置好的陷阱中。俗语说“天上不会掉陷饼”,同学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千万不可相信,也不要去理会这类短信。

 

三、大学生打工防骗 

  每年寒暑假,许多同学会加入打工的行列,在这里,特提醒广大同学,打工切忌赚钱心切,上当受骗。观察眼下的市场情况,上当受骗者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白忙一场。一些学生被个人或流动服务的公司雇佣,讲好的是以月为单位领取工钱,但雇主往往找借口拖延一下,拖到学生开学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2、先付押金。这类骗局通常在招工广告上称有文秘、打印、公关等轻松、体面的工作,求职者只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上班。但往往是学生付钱以后,招聘单位又推说职位暂时已满,要学生听候消息,接下来便石沉大海。

  3、临时工。一些小公司特别是个体建筑承包者看准暑假大学生挣钱心切,故意将一些苦、脏、累、险的工作交给他们,而又不与他们签订合同,一旦发生工伤等情况,打工的学生往往是索赔无门、欲哭无泪。

  4、直销、传销。学生本来以销售人员名义来应聘,但到公司应聘后却被连哄带骗的先买下一些货品,然后公司再让应聘者如法炮制去哄骗他人,并用高回扣作诱饵,一旦上当,往往是学生白搭上一笔钱。

  5、模特、特种行业。这类招工通常称招模特或歌星、影星培训班,然后要学生花大价钱拍艺术照参加遴选,最后再找借口说应聘者条件欠缺而予以拒绝。也有的是以娱乐场所特种行业的高薪来吸引求职者,有的甚至逼做色情交易。同学们到这些场所打工,往往容易误入歧途。


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开发区蒲硕路88号  邮编:110122

招生热线:024-86609918  024-86609919

年访问量统计:    月访问量统计:    日访问量统计:

版权所有@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60135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