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关心、关注、支持着疫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体现了大爱无疆和守望相助的精神。在这股温暖强大的力量当中,我院建筑设备系学子坚持弘扬雷锋精神,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参与到疫情一线防控工作中,宣传防控知识、参与日常消毒,完成防控人员车辆检查等,为抗击疫情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于新月,18给排水班学生,家住辽宁省双台镇复兴村。于新月是一名积极乐观,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村里刚刚开始进行疫情防控工作时,就主动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担任志愿者,体现了一名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担当和素养。在防疫期间,她听从统一安排,严守值班纪律,对来往车辆进行消毒,开展防疫宣传等。这段时间,不论天气多么恶劣,她都没有停止过工作,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宝庆,17给排水班学生,退役军人,家住沈阳市于洪区和泰鑫城社区。疫情期间,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面对疫情绝不退缩,最危险的地方党员去,最重的担子党员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最饱满的热情参加了所在社区的志愿服务,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作为社区最年轻的党员,就要让居民看到最年轻的朝气。”王宝庆说。
刘涛,18给排水班学生。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设劝导岗,告诫村民不要外出,外出必须戴口罩,不要聚餐,不要聚会等。他深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作为大学生,他有责任、有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能够为国家贡献一点青春力量,我感到特别自豪。”
刘宏怡,18供热班学生,家住辽宁省北票市北四家乡。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第一时间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帮助工作人员开展定点测温、人员车辆检查等工作。除了吃饭的时间,她几乎都在岗位上忙碌,从不叫苦叫累。她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她说:“祖国遇到困难了,需要我了,虽然不能赶赴武汉,在自己的家乡也可以做到听从指挥,无私奉献。”
李万煜,18智能班学生。疫情面前,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他奋勇当先,站在了家乡防疫工作的最前沿。他主动报名参加了志愿服务,在卡点对来往车辆进行登记。他说:“我虽然不能像医务人员那样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但是,却可以为镇上尽一份绵薄之力。千万人的绵薄之力汇聚起来,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吴政洲,19供热班学生。2月13日,他主动报名参加了葫芦岛市龙港区北港街道的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在此期间,他面对恶劣的天气始终坚守岗位,认真工作。 他说:“为疫情防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对社会而言这是一种责任,对个人来说这也是一次社会实践锻炼和提升能力的机会。”
张帅,19供热班学生,家住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哈尔脑乡。听说当地需要防控志愿者,他不惧怕天气恶劣,主动报名申请参加,主要负责在哈尔脑乡路口,对进出乡村的车辆和人员进行询问登记,给大家宣传防疫小常识,劝导群众出门佩戴口罩等。他说:“我是城建学院培养的大学生,我应当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大家的健康,为全社会贡献自己一点小小的力量!”
曹磊,19供热班学生,家住康平县小城子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成为了小城子镇第一个主动请缨抗击疫情的大学生。他帮助村里整理数据,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又到村民家中劝说村民戴口罩、到卡点帮助堵卡、登记测温。虽然在劳累的一线工作,他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笑容,他说,“能为家乡人做一点事情,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李芷淇,18给排水班学生。疫情发生后,他积极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一直冲锋在一线,不怕艰苦,不畏风险,耐心、细致、认真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说,“支持我每天坚守岗位的动力就是我特别热爱我们的祖国,现在国家有难,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赵鑫,19供热班学生,家住沈阳市皇姑区沙河子小区。看到新闻上有很多人奋不顾身的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想,自己作为一名团员,受党的培养和教育多年,也应该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于是,他就联系了社区的书记说了自己的想法。在书记的带领下,他为社区周边一百多户门店进行了登记、防护宣传等服务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说,“在这场疫情中,我们更应该学习雷锋,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用实际行动去诠释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