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教师能力培训

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 > 正文

刘永福:心香一瓣高职情

时间:2012-05-03   来源:     阅读:

    他大学一毕业就毅然选择了职业教育,一干就是27年; 他是学物理的, 却与艺术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先后主持了2门设计类国家级精品课程。他,就是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刘永福。

    20世纪90年代末, 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技术应用人才成为时代新宠,各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迅猛发展。恰在这时,从物理专业转行不久、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上得心应手的刘永福, 却把目光盯上了尚处于萌芽状态的艺术设计。刘永福通过自学, 率先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处理、三维动画等课程,全身心扑在计算机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的研究与开发上,而学生也喜欢上这些新潮又实用的课程。

    2000年, 在没有一个艺术“科班” 教师的情况下, 刘永福说服学院领导, 跨学科整合“计算机+艺术”,开设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找到计算机技术与艺术两个学科的结合点, 并取得当年招生的“开门红” 。2004年, 学院成立艺术设计系,刘永福也成为这个系的“大管家”。然而, 当时的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门类, 广西各大高校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专门的师资可以引进,刘永福就带着年轻教师前往广东的兄弟院校学习、取经;没有现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材, 刘永福就带领大家深入企业调研, 与行业专家座谈, 结合实际编写教材,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岗位技术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企业骨干融入教学团队、生产企业融入实训基地、预就业融入毕业实践” 的人才培养方案。

    刘永福认为,艺术设计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和永远不能停下脚步的行业, 也是一个培养“鬼才”、“怪才” 的舞台。为此, 他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计算机+理性思维+艺术创意=现代设计”的理念, 大胆在课程中推行“以项目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以行动为导向、以团队为组织形式” 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在课程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 通过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 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刘永福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 一方面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针对我国四大名陶之一的钦州坭兴陶艺人才出现断层的现状,刘永福率领教学团队与钦州坭兴陶企业合作开发了“民族陶艺设计与制作” 课程。该课程把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元素融入于广西地理标志性产品———坭兴陶的设计与制作中, 设计了“日用陶的设计与制作”、“艺术陶的设计与制作”、“创办你的陶企业” 3个教学情境, 使学生完全体验从初学者到技术熟练者、从入门者到专家、从制作员到设计师、从员工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在其中练就扎实的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广西馆镇馆之宝、史上最高最重的坭兴陶花瓶“世博缘•壮乡情”,就是刘永福率领设计团队协助钦州千秋坭兴陶公司设计人员精心设计和烧制出来的。刘永福主持的“民族陶艺设计与制作” 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他带领的教学团队为坭兴陶行业培养了一批青年设计人才,有20多名毕业生成为坭兴陶企业的骨干设计师和制作师,对广西地理标志性产品坭兴陶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面对累累硕果,刘永福没有骄傲和满足, 他和他的教学团队抢抓机遇, 及时跟进就业市场变化, 将艺术设计的触角继续向建筑、动漫、广告、包装等领域延伸, 先后开办了室内设计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9个专业, 跨越3个专业领域, 在校生从建系之初的20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2000多人, 成为广西同类院校中规模最大的艺术院系,很多毕业生成为区域行业企业的设计总监、首席设计师。几年来,刘永福带领他的团队为企业完成100多个设计项目, 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09年,刘永福被评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

    春风化雨育桃李,心香一瓣高职情。刘永福与他的教学团队继续在高职教育的路上, 用“心” 构筑着他们的艺术设计王国。 (文/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