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设置 >> 正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发布日期:2016-09-21    作者:建筑工程系      来源: 本站     点击: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2010年,现有专业教师23人,企业兼职教师25人,专业自成立以来,累计为全国建筑行业培养了应用技能型人才2000余人,曾先后被评为国家骨干专业、省级示范校重点专业、国家学徒制试点专业、辽宁省学徒制试点专业、悉尼协议认证专业、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X”证书试点专业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建筑行业和企业需要,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施工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性、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面向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设计、工程监理等技术领域。学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能达到95%以上。

人才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建筑行业和企业需要,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良好创新创业能力、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了解和掌握建筑力学、构造识图、工程测量、建筑施工、计量计价、施工组织、质量验收等基本原理,具备准确识读和绘制土建工程施工图、编制施工方案和工程量清单、开展工程质量验收、按照环保和职业健康要求科学组织施工作业,并进行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控制等专业核心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等专业职业素养,能从事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BIM建模员等一线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1.对接岗位的“五平台、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五平台”注重对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创造了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更为学生就业、创业明确方向。“四结合”注重在教学管理方面,创建新的学生管理模式,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通过“四结合”模式,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双核心”综合育人。

图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五平台、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基于成果导向的3+3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突出建筑工程技术职业特点,以“3+3”模块化课程体系为中心,OBE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1+X”证书为依托,形成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订单班课程体系,对接国家教育标准、行业标准、规范性,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满足建筑业转型升级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专业群牵头编制1项辽宁省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图2 基于成果导向的3+3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3.双元特色教学创新团队

专业共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为69.6%,注册一级建造师3人,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1人,注册监理工程师1人,注册二级建造师10人,双师型教师达100%,企业兼职教师共计25人,高级职称人数高达50%,成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色建造科研创新团队,共同创建学徒制校内和校外导师,满足学徒制机制建设,能够形成一支技术过硬,品德素质高强,职称结构合理,态度积极乐观的教学团队。

图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导师师资团队

4.虚实互补的智能化教学基地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投入建设了省级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培训基地,获得国家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沈阳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的生态节能楼;建筑节能基地获1项全国绿建创新奖、省建筑节能科普基地,开展省内建筑节能科普和技术推广;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装配式实训基地;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基地等,建筑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推荐为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5.岗课赛证一体化服务

围绕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的要求,多功能的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实现“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并深入产学结合,在校企合作及社会服务方面不断发挥作用,共同承接企业社会服务课题,有序开展了高职技能加试、八大员培训、沈阳市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等培训工作,年累计培训1500人次。

6.大数据支持的多元化诊改机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完善了第三方评价机制,使用学院自主开发的多元化诊改平台,助推专业高质量发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全面升级。依托学院诊断改进平台建设,实现以国家人才培养状态数据为基本依据,数据分析与社会调研相结合、诊断改进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专业建设与教学实施相结合的常态化、周期性的工作机制;围绕悉尼协议质量保障体系特色,全面监控专业招生、就业、教学成果等情况,有力支持了专业评估等内涵建设。

图4 大数据支持的多元化诊改机制